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经热河都统报,清廷批准正式置县,取其开发开垦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划出的地区之意,定名开鲁县。开鲁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处于东经12025~12150北纬4318~449区间,东与通辽市科尔沁区相连,西与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旗接壤,南与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毗邻,北和扎鲁特旗交界,县境东西最长 122.5 公里,南北最宽105公里辖区面积4488平方公里。1999 年全县人口381 501,其中汉族328 656人,蒙古族42 222人,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壮族、锡伯族、维吾尔族共10623人。
置县后,清朝末年隶属于热河都统管内赤峰直隶洲;中华民国时期,先后隶属于热河道、热河省;东北沦陷时期,先后隶属于伪满洲国兴安西分省、兴安西省、兴安总省。1947 年开鲁县第二次解放,隶属于辽北省哲盟政府;直至 1949年,随哲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至1969年随哲盟划归吉林省到1979 年又随哲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开鲁县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区,平均海拔 242 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无山自南至北,分布着三条东西走向迤起伏的沙丘。沙丘与相间排列,滥原湖积水成地貌十分鲜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干早区。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平均日照3 056至3 095小时,日照率 69.5%。全年平均气温5.7C~64C年均降水量 341.8毫米。年均无期 144 天。西辽河新开河等5 条河流穿境而过。
开鲁县的地理位置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时期,境内驻扎热河省骑兵第九旅。东北沦陷时期,在开鲁镇设立了伪兴安西省省会。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大军从此路过解放战争初期按照毛主席“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东北民主联军派军队和干部到这里开辟工作。在“拉”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也安图拼死争夺这块地盘。开鲁县的地理位置使其自然形成了商埠之地。民国时期,周边旗县和西北较远的蒙古族居住区的农副产品在开鲁集中,再通过沈阳、库伦运往大连,运回的工业品在开鲁销往各旗县。新中国建立初期此作用有增无减。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物华天宝。开盆地石油储量8 至12 亿吨,油田面积为 19.2平方公。粘足易取,可供产红1亿块以上。优质石英储量丰富,性能符合部颁标准,开鲁县水资源充足,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新开河等5条河流流经开鲁全境,地下水位 1.5 米~2.5 米埋藏浅,易开采含水层90~190米,静储量在126 亿立方米以上,而且水质良好。地表水在 100 亩以上的有20多处。人工水面他拉于水库最大蓄水 134 亿立方米最大水面 30.8平方公里,森林翳日,牧草摇风,水光,如诗如画的风景是塞外蒙古族情趣浓厚的旅游胜地。野生植物资源有 44 科136 属188种其中用优良种23种药用植物 20 多种,药用植物以麻黄草甘著名。野生动物资源有狐狸狼野兔、猫头鹰、黄鼠狼、蛇、野鸡、野鸭、沙半鸡等。境内耕地面积 150 万亩,土壤肥沃,地平如镜,适于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一条一条的沙沼地带和盐碱地形成广阔无垠的天然草牧场。全县有牧业用地 3743万其载为3324万只羊单位。全县林地面积 172 万,林覆被率 18%。开鲁这块丰腆的土地人杰地灵。这里很早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境内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出土石斧、石饼、石针、石刀等文物多件东胡鲜羯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这一带游牧。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地;汉朝初期为鲜卑地,属辽东郡西北境,东汉末年为燕北地;朝时属范阳节度使管辖;唐朝时属松漠都督府;辽时属上京道临潢府;金时行政上属北京路临潢府防务上归临潢路;元朝时先为辽王封地,后划归全宁路辖境;明朝时属良哈三卫的泰宁辖境;清朝时属热河都统管内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三旗王公领地。开鲁县的元代佛塔,伟壮观,酷似利剑指天,它象征着蒙古人的镖悍与倔强,人们仰头相望寄托着融融升腾的美梦。明代的参天古榆,干如巨柱冠如伞盖,绿荫铺地,方园盈亩,如同历史的老人向人们诉说岁月的悠远绵长。开鲁县是个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肥沃的土地适宜农耕。然而,旧中国时开鲁的经济策条,民不聊生,老百姓过着牛马不如、饥寒交迫的生活。特别是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占据开鲁 13 年,全县各族人民倍受煎熬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1946年1月新四三师 24 团解开经过“战”的反复较1947年2月开鲁县人民获得彻底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饱经沧桑的全县各族人民熬过了旧社会的凄风苦雨,终于当家做了主人。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全县有5000多名青壮年参军参战,有 300多人为。“命烈纪念”“麦新烈士纪念碑”记载着开鲁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烈士们的崇高气节坚品质惊地天、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至今全县流传,照后人,彪炳千秋。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少年英雄李淑琴舍已救人的英雄事迹在草原上广为流传。50 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一王文焕的动人事迹家喻户晓。全县各行各业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并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的劳动模范如璀璨的群星,他们的奖章至今还金光闪烁。在自治区内外任职的专家学者及县团级以上干部更是数不胜数新中国诞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经济日益昌盛,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特别是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使开县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面振兴、迅速腾飞的新时期。
农业:解放前,开鲁农业经济落后,因河流泛滥、十年九早风剥沙压等自然灾害影响,加之农业生产力低下,1949 年全县粮豆总产只有4 000万公斤,亩产平均47.5 公斤。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以水为重点的水林综合治理方针,坚持治理水患,变水害为水利,打机电井、修田,增加科技投入,建设稳产高产基本田,开发利用低洼易涝盐碱地种水等,终于使农业实现产高产保收开鲁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的总产量和单产雄居全区前列,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称。1999 年粮食总产达到 613 亿公斤,平均亩产414.6 公斤。总产单产比 1949 年分别增长 14 倍和8 倍为了使农业增产增收中共开鲁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方针,打破大玉米一统天下的格局,建“43 型温室”发展季蔬菜引进名优特新品种调整农业内部种植业结构,实施订单农业等等,开鲁县成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1999 年农牧林渔业总产值达到 1464 亿元其中高效农实现产值315亿元增收505 元。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到 1999 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6.9万千瓦。
牧业:“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也可用来赞颂开鲁县的业,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开鲁草原畜牧业优美的画卷。全县有 370 多万亩的天然场和大量的农作物的秆,为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 年至 1999 年开业发展迅速,由于走科学养畜、科学放牧、加强性畜疫病防治和改良,发展农区养畜之路,使头数畜牧业向效益畜牧业转化,出现数量效益同步增长的喜人局面。开鲁产的牛羊肉色鲜、味美、营养丰富,历年来受到国内外客商的费誉。1999 年全县大小畜总头数 66.2 万头(只),其中:大畜 1106 万头,小畜 19.8 万只,生猪35.4万口。全年肉产量42 629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36 904吨2 822吨、1038吨。禽蛋产量1 100吨,牛奶产量 510 吨,绵羊毛产量 552 吨林业:县时境内只有天然生的树林和树林1949 年全县有林面3.9万亩。以后经过采取大规模的植树林、引进优质树种和保护植被等措施,全县林业生产发展很快1978 年被列为国家“三”护重点县983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89 年开被列入全国原绿化点县1996 利通过了国家林业部的全面验收。1999年全县有野生和人工培木本植物树种53科126 属339种。有林面积172万亩林覆盖率达18.06%。水利:解放前水利工程基本没有,时逢汛期,河水泛农冲房屋一片汪洋,景象凄惨1944 年大早,庄颗粒无收死百姓无计其数解放后从治理水患入手,兴修水利,防洪治涝,打并抗旱,全县建起堤、渠、闸、涵、斗、枢纽工程、机电井、水库等防洪、防汛、灌溉、井浇、排涝的综合系统配套工程。西拉木伦河防御标准由 20 年一提高到 50一到国家二级防准。“辽河口无法堵”的无奈之说已成为史。1999 年农水利基本建设被评为全第名。全县有机电井14 626眼,可浇地 130 万亩大早之年农业照样粮食丰收。渔业:新中国建立后持续发展,全县近 2 多万水面得到开发利用,盛产鱼、卿鱼花链白缝等,著名的武昌鱼也适于在开鲁养殖。1999 年全县水产品1200吨,产值达5865万元。
工业:解放前基础差,早期生产多为木器铁器成、酿酒制粉油皮毛加工等简随的手工作坊。新中国建立后,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发挥国营工业的主导作用。1956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将个体手工业组织成集体经营的生产合作社或工厂。70 年代国营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出国营、体、合营个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全县工业体系,有肉类皮毛、皮革加工的畜产品加工业;有粮食、饲料、酒油副食品纸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有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制业织砖材外还有农具修造业、塑料品加工业、木器加工业、化工业、纺织业、印刷业和工艺美术工业等。1988年国营集体、乡镇工业厂家 86个拥有固定资产总值4 500万元,全部工业总产值8 600多万元。工业品有40多种被评为区(省)部和国家级优质产品。马尾、猪聚、地毯、绵白糖、提花毛巾被、右碱等产品销往国外。1989 年以后,经过技术改造和内引外联,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新一代“名优特”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信誉,1997 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1998年国体工业进行转制,绝大多数企业转制破产后转为私有民营。1999 年与山东天集团合作,投资230万元,产5 万吨复混肥的化肥厂正式投产由辽宁盘锦客商独资经营的辽蒙公司运营正常,提花织物厂地毯厂压电品体材料厂以不同形式租赁给外地客商已启动生产。工业由低谷走向盘活,步入健康运营轨道。电力:1979 年6 月联东北电网以后,全县供电有了可的保障1999 年有66KV输电线路7条,总长284.41公里有 66KV变电所8座主变16台,总容量55 850KVA;高压配电线路 43 条,总长1739公里,低配电线路6 288公里配电变压器1 937台,总容量99 250KVA。农电网络遍布乡村户通电率达到100%。
商业:始于清末的“旅蒙商”,就是以车载或人担日杂货到蒙人居住地区换农畜产品,人称“行商”。建县初期,很多行商改为坐商,开鲁县城内商户发展到60余家1935年,县城内有大小商户 400 多家有行下货等新中国建立后,建立国营和供销商业机构。1956 年对私商业进行社会义改造完成后,国营和供销商业独家经营,但仍然是市场单一商业网点少,购销不便。1980 年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集体、个体商业并存的多种经济成份,多道的商品流通市场。商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1998 年后,国营、集体商业全部改为私有民营,全县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商品琳满目,品种齐全,供应充足,购销两旺,一派繁荣景象。1998 年有商业批发网点 154 个,从业人员2 767人,商业零售网点3 110个,从业人员6 968人。批发零售商品销售总额472亿元。
交通:新中国建立后交通事业有很大发展,至1999 年县有各机动车辆7085台(辆)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射状公路交通网,303 线111线两条国境内长度79.8公,达到国家三级公路准开镇为中心通往科左中扎鲁特旗、奈曼旗和开鲁县东来镇的 4 条县级公路境内 218 公里“要想富先修路”,县级公路由土路改建成沥清渣油路面。开鲁县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县级公路建设先进县”。乡镇级公路如蛛网,连接村村屯屯。公路两旁植树种花种草,建成“绿色长廊”不仅交通方便而且风秀美,使人看了心旷神怡京通铁路从县内东来镇通过,境内长度 15.2 公里。集通铁路穿境而过境内长度 683公里。
邮电;1909年开始设电报电话局。1910 年开始邮政事务90代电信在通信容量、传输质量、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光缆为主体,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相结合的通信网络,信能力大幅度提高,真是“一机在手打遍全球”1999年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扩大到12 000门安装7538户其中住宅用户6349户。全县各乡镇苏木国营农林场水库全部开通控电话乡村电话用户8 089户其中住宅电话6 886户。全县无线寻呼用户3 100户移动电话3 170户。电话普及率位于通辽市各旗县之首。1999 年订销报纸358.9 万份,订销杂志16.3 万份。
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为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全县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1911 年县城内建立第一所初级高等小学校1924年全县国民初级小学校 6所女校 1所。1949 年全县小学 162 所,中学1所1999 年,全县小学 237 所普通中学 24 所职业中学8 所教师进修学校 1所幼儿学前教育 217所全县普及教育达到内蒙古自治区一类标准。1985 年开县人民政府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普及初等教育先进集体。1979 年至1999 年共有2 496人考入大专院校,其中多人考入北京名牌大学,可谓出类拔萃,人才济济。1978 年以后,开鲁县人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力量,科教兴县的战略逐步实施。通过科技教育培训人才,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狠抓科技攻关和适用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到 1999年开鲁县已跻身于全国科技先进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行列。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7 40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5 人,中级(工师)专业技术人员1 286人,助师级专业技术人员3 666人,技术员级2 368人。多年来,有计划地在科学种田、畜禽改良、农机具革新设备改造、新产品开发以及人畜疫病防治等方面,落实开展科学试验攻关项目 300 多项有200多项取得成功其中有40多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市(盟)及中国科协科技成果奖,24 项取得国家专。本卜美国豆角、“鲁美克斯”优质草籽等来品,到开鲁安家落户。开鲁的优质红干椒走出国门远销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及国内 21个省市自治区开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椒基地。开鲁县的农业成果个个折射着科技的光。解放前卫生医疗无人过问,缺医少药的状况一去不复返。新中国建立后,全县的预防、医疗、卫生保健、药政管理、医学教育和科研全面发展,形成县、乡、村三级预防、医疗网,全县有医院卫生院30个,病床 403 张生技术人员1 071人。历史上流行的各类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控制,如天花、霍乱、鼠疫等早已绝迹。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今非昔比。60 年代只有显微镜X 光机如今已有美国的CT 机本的 B超机韩国的彩色 B超机纤维镜各种分析仪等较大型医疗检测设备260 台件。医疗技术由 60 年代只能切除阑尾发展到 90 年代可以成功地开展胸、腹、颅等脏器较疑难的复杂手术。1957 年以前全县人口生育处于自然生育状态。1978 年以后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卓著,1989年,开鲁县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95年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予全国计划生育协会作先进单位1998年开鲁县成为全国著名的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之一。1999 年全县人口出生率 10.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6%计生育率达 9993%人出生处于低生育水平文化事业,生机勃勃,百花争妍,丽多彩文化工作单位及城乡,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工作网络。演、职员、作者等专、兼职文化工作队伍日益壮大。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映时代心声具有浓乡气息的品小说收、散文、论文、戏剧、音乐、木刻、绘画、书法、摄影等,花团锦簇,层出不穷。其中有200多(幅部省(区)级以上发表。《红》等28 部文作分别受到自治区和国家文化部门奖励。有六套木刻作品选送到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展出,其中,《鸟儿开大会》在日本展出获金牌奖。传统民间艺术太平鼓、经挖掘整理参加中国《艺术集成》(内蒙古卷)的录音录像。县图书馆电影发行公司成为全国先进单位,县档案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档案馆。县建有广播电台、无线电转播台Z126 微波站1995 年增设1 000W中广播发射机两部76米发射塔座。各乡、镇苏木和村屯都通广播。1980年开始,相继建起电视台、地面卫星接收站、自制拉线式电视发射塔高 143.75 米电视广播覆盖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除直播中央、内蒙古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外,还播放开鲁新闻、专题报道等自办节目。1993年增设有线电视设备1999年城镇部分居民农村22个村的农牧民都看上8 套以上的电视节目全县电视基普及拥有彩色电视机的户数占50%以上。群众体育得到普及。球类、田径、拨河、棋类比赛运动会及蒙古族的那达幕大会内容丰富多彩。跳迪斯克舞、跑步练气功武术等业余体育锻炼项目繁多,参加的人日胜一日,寒暑无阻,常年不衰。竟技体育成绩优异。历年来开鲁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 60 多名,其中张云成多次获全国一万米长跑冠军和男子马拉松冠军。毛玉杰破亚洲女子 800 米跑纪录
开鲁县的财政收入年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步步提高,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县初期,县城只是零落、低矮、狭窄的土房。一首民谣道:“三座门(县衙、管狱、营房)一大殿(城庙),城隍老爷陪知县”。县门也只有坯房五间。另一首民谣道:“所说有城却无城,壕一周为障屏,居民寥寥无几何,街心柴杖挂丝绒。”时逢雨季,大街小巷污水满地。30年代末到 40年代初街面虽然多了些砖房,商家门脸做了些修茸,但市容依然陈旧。新中国建立后,加大了城镇建设的力度,机关单位建筑趋于砖瓦房化,主要街道开始拓宽。1974 年在开鲁镇内始建第一幢楼房。80 年代楼房建筑发展缓慢90 年代楼房建筑象雨后春突飞猛进中心大街、新开大街、民族路三条主要街路两旁高楼耸立,鳞次带比,错落有致使开鲁城焕然一新。宽散的油路供水排污等设施齐全,道路两排双臂路灯,入夜街衡通明,一片辉煌灿烂。松、花、草、柳相结合的道路绿化新格局和雄姿各异的楼房相应,使人感到了现代城市的气息。城镇居民 80%以上住上了楼房或砖瓦房农村 5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美丽而富饶的开鲁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在内蒙古的草原上
开鲁人民创造了昨天的历史,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过光辉灿烂的诗篇,也用聪明的才和劳的水创立了今天的宏业绩。展望明天,开鲁县一一定会日益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