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过去是我们主动找Tier1谈供货,到了今年,很多人都来找我们了,要最缺的MCU。目前环境下,车厂对芯片厂商的态度是,你有我就敢试。”近期,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国微”,002049.SZ)副总裁苏琳琳接受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详解了汽车芯片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国微聚焦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领域,业务涵盖智能安全芯片、高稳定存储器芯片、FPGA、半导体功率器件及超稳晶体频率器件等。 记者关注到,同期,紫光国微成功发行“国微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为15亿元 ,期限 6 年。其中,募集资金中6亿元将用于新型高端安全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4.5亿元用于车载控制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紫光国微从去年开始,想在资本市场上做一些事情来助推整个汽车芯片的布局,我们近期顺利发行了15亿元可转债,里面有1/3的资金,大概是4.5亿元支持汽车的MCU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项目。”苏琳琳表示。 在探讨产业变局的同时,苏琳琳也透露了好消息, “我前两周看到手机厂商自己降低了预期和供货需求,有一部分产能会释放出来。恰好它们用的最多的芯片的产线跟我们车规级芯片产线是同一个制程的产线,可能对我们‘芯荒’的缓解会有一定的作用。这对汽车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缺芯”引发供应关系改变 “我们从2017年已经开始布局汽车电子,旗下一共有9家公司、4大板块,每年有1000多万颗的芯片和半导体器件供给汽车行业,从通用器件的晶体,到车联网信息安全的芯片,还有存储芯片,以及现在比较火热的FPGA芯片也在提供。此外,今年缺芯最厉害的MCU控制器芯片也在研发当中,希望尽快能为我们主车厂和Tier1服务,尽快用到汽车上去。”苏琳琳表示。 记者从苏琳琳从获悉,2017年刚刚切入到汽车电子领域,紫光国微曾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如今随着国际形势以及市场环境变化,车厂对国产芯片的认知慢慢加深,紫光国微收获了车企的认可,很多车企都主动来找紫光国微要求供货。 苏琳琳表示,“今年的环境给了我们好时机,得以让产品更多地搭载在汽车上。得到车厂认可后,未来的市场拓展就会慢慢好很多。” 记者关注到,“芯片荒”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与芯片设计商“不碰面”的行规正在被改变。为了抢到更多芯片,大众、戴姆勒、丰田等车厂不仅祭出长期合约来获取稳定的供货,其中,大众还直接约见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英飞凌、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与芯片产业链上两家极为重要的公司协商,希望确保充足的车用芯片产能。 “今年缺芯是一个契机,因为车厂需要把供应链做得更短、更可控,所以他们会接触芯片厂商。”苏琳琳分析称。 “汽车行业是非常传统的行业,分工也比较细,所以车厂看不到芯片这么上游的产品,但未来将有所不同,汽车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变革,未来智能汽车将会像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的智能终端一样有快速更迭和变化,如果还像以前,整个研发和上市的周期可能会不适应互联网时代。所以车厂在研发的一开始就应该关注到芯片如何满足它的需求。” 对此,盖斯特管理咨询公司副董事长何伟持相同的看法,他提出,随着产业的升级,在软硬件解耦之后,汽车产业分工会发生三方面根本性的改变。 何伟表示,“第一,整车企业将主导芯片设计。芯片和整车架构有高度相关性,车企必须定义芯片使用场景和需求,主导架构的设计。第二,芯片企业从T2(二级供应商)升级到T1(一级供应商),芯片本身成为汽车上单独且核心的部件,芯片企业可以直接向整车企业供应产品。芯片企业与车企不是简单供应关系,而是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三,软件一定要介入整个芯片开发过程,而不是芯片开发完成再开发软件。软件与硬件深度融合可使芯片性能最大化发挥,因此软件与芯片需要协同一体化设计。” “芯片荒”笼罩下的机遇和挑战 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最新预测,“缺芯”将导致今年全球汽车制造商的产量减少390万辆,约占今年全球汽车总产量的4.6%;将导致汽车制造商营收损失1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45亿元。 “一芯难求”的现状让下游的芯片厂商成为当下汽车厂商眼中最受欢迎的合作伙伴。过去不敢用国产芯片的车企纷纷找到了紫光国微、中芯国际等芯片厂商。 “等这个时机过去了,车厂是否会直接上芯片,还无法断定。因为成本确实蛮高的。” 苏琳琳坦言自己的担忧。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车规级关系到安全,它的可靠性的门槛很高。一般整车厂对一个新的芯片公司进入,总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有没有其他车厂用过?我们要去突破一个巨大的心理门槛。” 如何突破车企不敢用的心理防线?苏琳琳表示,“证明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测试它到底安不安全;第二种是别人已经用过的芯片,我直接拿来用,因为这是被别人验证过的,所以能保障是安全的。” “目前车厂有所顾虑,也是因为不想花费大量时间、金钱投入去做测试,去验证芯片的安全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共同把芯片在它的车上用起来。一旦用起来了,就有了相关的测试报告,有相关的测试案例。只要有一个实用的案例,就一定会撕开口子,其他车厂就一定会敢用你,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苏琳琳进一步表示,“我们希望国家政策和车厂能支持我们把这个事情慢慢地做起来、做好,让企业能可持续地把车规芯片做下去。大家要相信我们中国芯片企业的能力,相信我们的韧劲,中国工程师最宝贵的就是勤奋与智慧,在生态链上下游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国产车规芯片肯定能迎头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