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自古都是这么回事。还有,地名和人名,有的一看就明白,有的还真得研究研究才知道。
开鲁这个地名,就是需要研究研究的。不知内情的外地人,觉得怎么听怎么怪古。其实隔着一层窗户纸,一插破了就全透亮了。
本地有座古代砖塔,开头这个地方就叫"他林苏布鲁嘎",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为有塔的甸子或者塔甸子。这肯定是元代开始的,再往前尚未见文字记载。有文献说,此地榆树柳树多,湖泊星罗棋布。草木繁茂,野水横流,是飞禽走兽的天然乐园,自然也是渔猎、游牧的好地方。这片湿地,属于西辽河冲积平原。从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后来的东胡、鲜卑、契丹、蒙古等北方民族,或居住,或游牧,或渔猎,或征战,一直也没断过线。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片原野也一直人烟稀少着。
西辽河的两条源流,靠南边的那条叫老哈河,古代叫土河;靠北边的那条叫西拉木伦河,古代叫潢河。据《辽史?地理志一》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孟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激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这便是契丹族发祥的文献记载。古土河于潢河合流后,上游的这一段就是西辽河。而开鲁的古塔,也称辽塔,辽代之塔。没有契丹,哪会有辽代?没有辽代,哪会有辽塔?,没有辽塔,咋叫出塔甸子呢?2016年夏秋之交,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对本地七家子辽代贵族墓葬群,进行抢救性挖掘。根据出土文物确定,其中一座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弟苏之四世孙耶律蒲古墓。
这些都是没有“开鲁县”时候的老话。开始设想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县,还是热河都统锡良。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的时候,他曾以“热河州县辖治动辄数百里,非添官不能兼顾”等情,奏添一府(赤峰府)二县(开鲁、林西)。当时理由很单一,辖区地广,鞭长莫及。呈上朝廷,也没当一回事。
又过了两年,热河都统廷杰与三旗王公洽商,确定下来设东西扎鲁特与阿鲁科尔沁三旗开垦局,遣派钟元垦务总办,这是1905年的事情。那时洽商,西辽河以北,东起今天的道德营子。西至绍根,这三百余里的狭长地带,其所属就是三个带"鲁"字蒙旗的边远地界儿,划出来放垦,报效朝廷。
等开始卖地开荒,大量移民涌人,农业与牧业、移民与土著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开垦局逐渐难以招架。没办法,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十二月十四日,热河都统廷杰上奏一个折子,题目为《热河新开蒙旗各地方添改州县等缺以资治理而固边防》,其实是四年前的旧话重提。不过,此番理由更加充分,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七日即准奏,责成政务处妥办。过了春节就召开朱批会议,出台了批复性的新奏折。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日(公元1908年4月2日)这一天,皇太后、皇上承准了奕劻等六位军机大臣参与签署的奏折。同折批准了赤峰升改为直隶州,新设开鲁、林西和绥东三个县。
这么费事才批准下来的一个开鲁县,名字是怎么起的呢?
查历史文献载,1930年7月,开鲁县长赵允修向热河省民政厅呈公文,解释县名的含义,"开通人民知识,并与扎鲁特地名相符"。这句话的前边六个字,与同时的县志所谓"开通其愚鲁之性情"是一致的;后边九个字,就是符合东、西扎鲁特与阿鲁科尔沁三个带"鲁"字蒙旗的地名,也就是"开发三鲁旗地"的意思。
有一次去通辽,遇见家乡前辈贾景清老先生,他给我写一个字条,抄的是一副对联,标为李戒三撰。其联为:县称开鲁鲁已开,开鲁县人人不鲁。贾老先生说,这对联曾悬在开鲁县城之门上。当时在酒桌上,老先生讲述有关这幅楹联的其他细节,是当时没有来得及说清楚,还是后来忘了,早已弄不明白。贾老先生已过世,又问过好多人,也查过不少文献,一无所获。
近日,请教九十高龄老画家商华堂先生。商老说,伪满时期在育英小学读书,李戒三是我们的老师,教语文。他大个子,山东人,特别有文才。那时候就有五六十岁的样子,后带家眷回祖籍了。
我想,这是几十年后,人们对老地名的一种诠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