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辽日报-中国通辽网 又到了辣椒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开鲁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赵瑞凡以现场会的形式,在位于东风镇东方红村的高质量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向各镇场技术人员讲解田间管理技术要领。 据赵瑞凡介绍,2021年,开鲁县制定了高质量标准体系地方标准,并结合体系在东风镇东方红村建设了500亩高质量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采用高垄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赵瑞凡说,高垄覆膜技术解决了今年春季气温低、生产季雨水多等问题,春季提高了土壤温度、缩短了缓苗期,雨季避免了涝灾可能带来的病害。 近年来,开鲁县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推进红干椒产业机械化、规范化、科学化上积极探索,打好科技、生态“两张牌”,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红干椒产业做优做精做深做强。红干椒产业已成为开鲁县产业振兴、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成为扬名全国的特色品牌。 为确保红干椒产业拥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开鲁县组建了红干椒高产创业人才团队、抗病高产团队和红干椒博士工作站,全县现有业务专家、土专家1万余人。同时,加强重点课题攻关,推广高粱与辣椒间作,研究膜下滴灌、工厂化穴盘育苗、高垄栽培、机械化移栽、生物降解膜替代地膜技术等5项集成模式,切实打好“科技牌”。 赵瑞凡(中)向各镇场技术人员讲解辣椒田间管理技术。 本报特约通讯员 胡建华 摄 仁立国是东方红村椒农,之前他一直用平垄模式种植红干椒,在赵瑞凡的指导下,今年他开始改用高垄模式种植。说起应用新技术前后的变化,仁立国很是开心:“高垄模式缓苗快,5天左右苗就见长,要比往年的平垄模式早差不多5天。今年雨水多,但到现在也没发生什么病害,长势不错、辣椒结的也多,和往年比一亩地增产300斤没问题。” 高质量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里,椒农们正在用无人机进行植保飞防。 说起飞防的好处,正在调制防虫杀菌剂的东方红村椒农王海刚打开了话匣子:“20亩地辣椒我自己人工喷洒的话至少得一天半,现在用无人机飞防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省时省工,椒也不会掉。”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借势“蒙字标”,开鲁县多举措打好“生态牌”,推动红色产业绿色发展。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编制完成红干椒标准体系标准126项。全面推广应用溯源体系,建设10万亩标准化溯源示范基地,实行“统一设备管理、统一施肥标准、统一灌溉模式、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收”的“六统一”模式,实现红干椒全程生产的可追溯。 开鲁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陈磊光告诉记者,从春季的辣椒秧苗移栽到夏季的无人机飞防再到秋季的辣椒机械化收获,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投入。近两年,开鲁县红干椒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2万多亩,对推进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鲁县始终把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作为红干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县镇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该县是全市首个国家级出口红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被评为“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拥有红干椒地方标准体系、生态原产地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认证”。目前,全县60万亩红干椒中,无公害认证23万亩、绿色原材料认证20万亩、绿色食品红干椒3.6万亩。 开鲁县已经把红干椒产业列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抓好适用新品种培育筛选推广、种质资源保护、深加工产品研发,不断推动精深加工向产业链尖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开鲁县红干椒深加工企业将达到50家,产值将突破50亿元,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北方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中国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加工、研发、贸易出口基地。 通讯员 胡建华 通讯员 邱琦 秦笑波 胡立忠 责任编辑:塔娜 校对:孙枫 审核:阿古达木 本文来自【通辽日报-中国通辽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