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开鲁县全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现已形成从饲草料生产供给、基础母牛繁育、肉牛育肥、成牛交易与物流配送、屠宰分割与精深加工创建品牌的一体化全产业发展链条,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魏振坤是机械林场村民,也是村里的改良员和防疫员。他家现存栏66头牛,全部是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因为自己掌握改良和防疫技术,他家的牛品质好、发病少,养殖规模逐年在扩大。 “改良以后的肉牛体型大、骨架好,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比没改良的牛一头能多卖3000多块钱。”说起肉牛改良的好处,魏振坤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我主要出售8到10月龄的小公牛,一头能卖到18000至19000块钱,这样一头牛一年能赚八九千块钱。” 县畜牧水产工作站站长李旭光说:“良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力推进肉牛品种改良,才能改善肉牛后代的体型、体貌,提高生长速度和产肉率,进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他表示,下一步将围绕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品种改良等内容深入各镇场开展集中培训,并根据各户的需求一对一实地指导。 养殖户通过改良技术促进肉牛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目前,该县肉牛存栏达23万头,饲养量达50万头,其中能繁育母牛12万头。 在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县立足全区肉牛产业比较优势,主动对标我市打造全链条全循环肉牛产业化集群的产业布局,突出一产“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形成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基础母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加工、贸易流通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体系。 开鲁县林辉草业种植有限公司是集种养加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基地,主要走先养殖,后种植,以种促养的绿色生态发展路子,以现代化紫花苜蓿种植反哺肉牛标准化规模饲养,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公司董事长刘林介绍,现在公司一共种植3000亩紫花苜蓿,养牛800多头,紫花苜蓿高档的出售、低档的喂牛。“牛喂紫花苜蓿非常好,比不喂的能早两个月出栏,这样就相应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打通肉牛养殖“最后一公里”,延长产业链是关键。内蒙古草原牛王肉业有限公司是当地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日屠宰量50—60头。多年来,该公司立足实际,把肉牛产业持续发展和延长产业链作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肉牛现代化屠宰技术水平,强化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公司董事长王克英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扶持养殖户进行品种改良,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品质好的草原黄牛,同时在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深加工方面做文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宽发展空间。 目前,开鲁县已发展规模以上育肥牛养殖场157个(其中万头育肥牛养殖场2个)、规模以下育肥牛养殖户6933个、肉牛养殖专业村23个。中农伊赛、草原牛王等“种养加销”三产融合体系将带动全县10万余户农牧民依托牛产业链增收致富。(吴月丽 郭大蕾) |